“引导式教育”改善卒中患者预后 本报讯 (记者匡远深)近日,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示范社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干预技术及临床研究公共平台技术研究”得出结论:对社区卒中患者进行多形式的卒中健康知识宣传以及实施社区康复适宜技术教育,可显著改善卒中患者行为习惯...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新靶点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烜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天然免疫细胞Vδ2 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监测RA病情提供新型生物标志物,并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提供新靶点。该研究成果相关论文近期发表于国际风湿病学学术期刊《风湿病学年鉴》,是本年度国内首...
干细胞治心肌梗死难题破解 用温敏材料包裹干细胞可较好修复心脏 (特约记者周厚亮)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团队联合美澳学者研究发现,利用温敏材料包裹心脏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心脏中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该研究成果以编辑特选的形式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上。 目前,临床上...
新型耳塞可更精确监测心脏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前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该校达尼洛·曼迪奇教授领衔团队研发出的一种耳塞传感器,可精确感应用户耳道中微细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分析计算出心脏活动状况。 研究人员在期刊《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报告说,传统的心电图检查需要患者在胸部贴一条心率监测带,...
个体间衰老速度差异之谜破解 有望为抗衰老提供潜在靶点 (记者胡德荣)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蔡时青研究组的一篇题为《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的遗传多态性调节衰老速度》的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科研人员首次揭示了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基础,阐明了神经肽介导的胶质细胞—神...
儿科罕见遗传病诊断有了新办法 本报讯 (记者姚常房 通讯员夏琳)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分子诊断实验室沈亦平教授、王剑教授团队在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杂志《医学遗传学》上发表了关于如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在中国开展儿科罕见遗传病分子诊断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在国内临床遗传...
一项涉及15万人的遗传学研究提示—— 用药增加“好胆固醇”保护不了心血管 本报讯 (记者张磊)美国当地时间11月15日,《美国医学会心血管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国际合作研究结果证实,既往药物研发中,试图通过阻断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一种影响人体胆固醇代谢的关键蛋白质)的活性来升高“好胆固醇”水平,从...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将备案管理 本报讯 (首席记者谭嘉)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2017年天津营养大会”和全国规范化肿瘤营养治疗培训课程——肿瘤营养疗法(CNT)两场临床营养领域学术会议日前在天津市召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天津市...
关注医学前沿科技创新(二) 探寻肠道菌群“新大陆” 记者 王潇雨 一名成年人肠道内菌群估计超过1万种。肠道菌群是当下健康领域眼下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肠道微生物组与人体的多种疾病相关联,深刻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以至于出现了肠道微生物组是“第二基因组”、肠道是“第...
激发活力 驱动产业迈上新台 2017年中国国际医疗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开幕式 2017年中国国际医疗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会场 海口市副市长邓海华、《健康报》社副社长肖景丹在论坛上向《健康报》社促进中医药发展联盟盟员单位授牌 ...